初三化學重要知識點:1、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是:分子、原子、離子。2、還原氧化銅常用的三種還原劑:氫氣、一氧化碳、碳。3、氫氣作為燃料有三大優點:資源豐富、發熱量高、燃燒后的產物是水不污染環境。
1、構成物質的三種微粒是:分子、原子、離子。
2、還原氧化銅常用的三種還原劑:氫氣、一氧化碳、碳。
3、氫氣作為燃料有三大優點:資源豐富、發熱量高、燃燒后的產物是水不污染環境。
4、構成原子一般有三種微粒:質子、中子、電子。
5、黑色金屬只有三種:鐵、錳、鉻。
6、通常使用的滅火器有三種:泡沫滅火器;干粉滅火器;液態二氧化碳滅火器。
7、酒精燈的火焰分為三部分:外焰、內焰、焰心,其中外焰溫度最高。
8、空氣污染的危害、保護:危害:嚴重損害人體健康,影響作物生長,破壞生態平衡.全球氣候變暖,臭氧層破壞和酸雨等。保護:加強大氣質量監測,改善環境狀況,使用清潔能源,工廠的廢氣經處理過后才能排放,積極植樹、造林、種草等。
9、水的凈化效果由低到高的是靜置、吸附、過濾、蒸餾(均為物理方法),其中凈化效果最好的操作是蒸餾;既有過濾作用又有吸附作用的凈水劑是活性炭。
10、爆炸:可燃物在有限的空間內急速燃燒,氣體體積迅速膨脹而引起爆炸。一切可燃性氣體、可燃性液體的蒸氣、可燃性粉塵與空氣(或氧氣)的混合物遇火種均有可能發生爆炸。
一、金屬材料
1、金屬材料
2、金屬的物理性質:
(1)常溫下一般為固態(汞為液態),有金屬光澤。
(2)大多數呈銀白色(銅為紫紅色,金為黃色)
(3)有良好的導熱性、導電性、延展性
3、金屬之最:
(1)鋁:地殼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
(2)鈣:人體中含量最多的金屬元素
(3)鐵:目前世界年產量最多的金屬(鐵>鋁>銅)
(4)銀:導電、導熱性最好的金屬(銀>銅>金>鋁)
(5)鉻:硬度最高的金屬
(6)鎢:熔點最高的金屬
(7)汞:熔點最低的金屬
(8)鋨:密度最大的金屬
(9)鋰 :密度最小的金屬
4、金屬分類:
黑色金屬:通常指鐵、錳、鉻及它們的合金。 重金屬:如銅、鋅、鉛等 有色金屬:輕金屬:如鈉、鎂、鋁等;
有色金屬:通常是指除黑色金屬以外的其他金屬。
5、合金:由一種金屬跟其他一種或幾種金屬(或金屬與非金屬)一起熔合而成的具有金屬特性的物質。
一般說來,合金的熔點比各成分低,硬度比各成分大,抗腐蝕性能更好
合金
鐵的合金
銅合金
焊錫
鈦和鈦合
金
形狀記憶金
屬
生鐵 鋼 黃銅 青銅: 成分
含碳量
2%~4.3% 含碳量
0.03%~2% 銅鋅
合金 銅錫
合金
鉛錫
合金
鈦鎳合金
備注
不銹鋼:含鉻、鎳的
鋼 具有抗腐蝕性能
紫銅為純銅
熔點低
注:鈦和鈦合金:被認為是21世紀的重要金屬材料,鈦合金與人體有很好的“相容性”,因此可用來制造人造骨等。
(1)熔點高、密度小優點
(2)可塑性好、易于加工、機械性能好
(3)抗腐蝕性能好
二、金屬的化學性質
1、大多數金屬可與氧氣的反應
2、金屬 + 酸 → 鹽 + H2↑
3、金屬 + 鹽 → 另一金屬 + 另一鹽(條件:“前換后,鹽可溶”) Fe + CuSO4 == Cu + FeSO4 (“濕法冶金”原理)
三、常見金屬活動性順序:
鉀鈣鈉鎂鋁 鋅鐵錫鉛氫 銅汞銀鉑金
K Ca Na Mg Al Zn Fe Sn Pb(H) Cu Hg Ag Pt Au
金屬活動性由強逐漸減弱 在金屬活動性順序里:
(1)金屬的位置越靠前,它的活動性就越強
(2)位于氫前面的金屬能置換出鹽酸、稀硫酸中的氫(不可用濃硫酸、硝酸)
(3)位于前面的金屬能把位于后面的金屬從它們的鹽溶液中置換出來。(除K、Ca、Na)
1、化學是一門研究物質的組成、結構、性質以及變化規律的以實驗為基礎自然科學。物理和化學的共同點:都是以實驗為基礎的自然科學.
2、化學變化和物理變化的根本區別是:有沒有新物質的生成?;瘜W變化中伴隨發生一些如放熱、發光、變色、放出氣體、生成沉淀等現象。
3、物理性質——狀態、氣味、熔點、沸點、硬度、密度、延展性、溶解性、揮發性、導電性、吸附性等。
4、化學性質——氧化性、還原性、金屬活動性、活潑性、穩定性、腐蝕性、毒性等。
5、綠色粉末堿式碳酸銅加熱后,①綠色粉末變成黑色,②管口出現小水滴,③石灰水變渾濁。Cu2(OH)2CO3—
6、我國的某些化學工藝像造紙、制火藥、燒瓷器,發明很早,對世界文明作出過巨大貢獻。
(空氣)
1、空氣中氧氣含量的測定:實驗現象:①紅磷(不能用木炭、硫磺、鐵絲等代替)燃燒時有大量白煙生成,②同時鐘罩內水面逐漸上升,冷卻后,水面上升約1/5體積。
若測得水面上升小于1/5體積的原因可能是:①紅磷不足,氧氣沒有全部消耗完②裝置漏氣③沒有冷卻到室溫就打開彈簧夾。
2、法國化學家拉瓦錫提出了空氣主要是由氧氣和氮氣組成的。舍勒和普利斯特里先后用不同的方法制得了氧氣。
3、空氣的成分按體積分數計算,大約是氮氣為78%、氧氣為21%(氮氣比氧氣約為4∶1)、稀有氣體(混合物)為0.94%、二氧化碳為0.03%、其它氣體和雜質為0.03%??諝獾某煞忠缘獨夂脱鯕鉃橹鳎瑢儆诨旌衔铩?/p>
4、排放到大氣中的有害物質,大致可分為粉塵和氣體兩類,氣體污染物較多是SO2、CO、NO2,這些氣體主要來自礦物燃料的燃燒和工廠的廢氣。
(水)
1、水在地球上分布很廣,江河、湖泊和海洋約占地球表面積的3/4,人體含水約占人體質量的2/3。淡水資源卻不充裕,地面淡水量還不到總水量的1%,而且分布很不均勻。
2、水的污染來自于①工廠生產中的廢渣、廢水、廢氣,②生活污水的任意排放,③農業生產中施用的農藥、化肥隨雨水流入河中。
3、預防和消除對水源的污染,保護和改善水質,需采取的措施:①加強對水質的監測,②工業“三廢”要經過處理后再排放,③農業上要合理(不是禁止)使用化肥和農藥等。
4、電解水實驗可證明:水是由氫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;在化學變化中,分子可以分成原子,而原子卻不能再分。
5、電解水中正極產生氧氣,負極產生氫氣,體積比(分子個數比)為1∶2,質量比為8∶1,在實驗中常加稀H2SO4和NaOH來增強水的導電性。通的是直流電。
1、化學變化:生成了其它物質的變
2、物理變化: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
3、物理性質: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就表現出來的性質
(如:顏色、狀態、密度、氣味、熔點、沸點、硬度、水溶性等)
4、化學性質: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出來的性質
(如:可燃性、助燃性、氧化性、還原性、酸堿性、穩定性等)
5、純凈物:由一種物質組成
6、混合物: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純凈物組成,各物質都保持原來的性質
7、元素:具有相同核電荷數(即質子數)的一類原子的總稱
8、原子:是在化學變化中的最小粒子,在化學變化中不可再分
9、分子:是保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粒子,在化學變化中可以再分
10、單質: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
11、化合物:由不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
12、氧化物: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中,其中有一種元素是氧元素
13、化學式:用元素符號來表示物質組成的式子
14、相對原子質量:以一種碳原子的質量的1/12作為標準,其它原子的質量跟它比較所得的值
初三歷史知識點大總結:英國發動鴉片戰爭的根本原因:19世紀上半期,英國完成了工業革命,為了打開中國市場,推銷工業品,掠奪中國廉價的工業原料。...
初三化學課本是依據教學大綱系統地闡述教材內容的學習用書,抓住課本,也就抓住了基礎知識,應該對課本中的主要原理,定律以及重要的結論和規律著重去...
初三學生為了準備中考,往往會選擇一系列的刷題資料來加強練習,提高成績。以下是一些在初三學生中較為受歡迎的刷題資料排名,這些資料涵蓋了不同的科...
初三學生可以用的刷題書有《蝶變刷真題》《萬唯中考試題研究》《五年中考三年模擬》《面對面》《一本》《一遍過》《萬唯大小卷》等等,初中生在刷題過...
通過大量的初三數學練習可以加深對知識點的理解和記憶,提高解題能力和速度。在初三階段,應多做一些基礎題和難題,尤其是歷年中考真題和模擬試題。通...
初三化學上冊知識點:化學反應包括物理變化和化學變化。物理變化沒有新物質生成,而化學變化生成了新物質。化學變化的基本特征是有其他物質生成,常伴...
初三學習方法:初三學習需要保持清晰的頭腦和專注的狀態。避免做些會分散注意力的事情,比如玩手機、刷微博等。同時要多休息,避免疲勞影響學習。制定...
初三學習方法:全神貫注地傾聽是提高表現的最快方法。在初中階段,大部分知識都是在課堂上進行培訓的。所以初中學生要在課堂上集中注意力,注意是知識...